“湛江是個美麗又充滿善意的城市。這里藍天、綠樹和志愿者給我留下深刻印象!”5月3日,在赤坎古商埠里,帶著家人來旅游的萬先生豎起了大拇指。如萬先生所言,湛江不僅有澄澈的“碧空藍”,和諧的“生態綠”,更有流動的“志愿紅”。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的志愿者遍布湛江城區,他們用行動傳遞真情,用雙手傳播正能量,為湛江增添了溫暖和色彩。
近年來,我市以創建文明城市為契機,大力倡導和推進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志愿服務活動蓬勃開展,志愿服務呈現出積極向上的態勢,志愿者們的一次次志愿服務,匯聚成一縷縷陽光,溫暖著湛江這座城市。
志愿服務機制逐步完善
“我們一來到廣州灣商會會址,志愿者們就主動迎上來,非常熱情地為我們推薦景點,跟著志愿者的引導,參觀了很多有特色的景點,服務真的很貼心?!痹趧倓傔^去的“五一”小長假,眾多來湛旅游的游客,都感受到湛江志愿者的真誠。
每一次志愿服務,都在點滴中促進社會文明發展,而頂層設計下的志愿服務體系建設,則為開展志愿服務搭建了“四梁八柱”。近年來,我市不斷完善文明實踐體系,建立志愿服務工作協調小組機制,深入實施《湛江市志愿服務制度化建設提升行動實施方案》,加快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和活動運行機制,努力打造有湛江特色的志愿服務品牌,以志愿服務機制的制度化推動志愿服務活動的常態化。
在此基礎上,團市委不斷健全市、縣(市、區)、街道(鄉鎮)、社區(村)四級志愿服務組織體系,推動成立了市志愿服務聯合會、市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加強對全市志愿服務工作的規劃、指導和協調,為實現志愿服務高質量發展各盡其職,各展所長。
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
應急救援現場,有他們救人于危難的義舉;孤寡老人家中,有他們真誠的笑臉;景區、公園,有他們撿拾垃圾的身影……他們就是可愛的志愿者,是活躍在城鄉的暖心力量。
作為志愿服務的主體,志愿者隊伍只有不斷壯大,才能為志愿服務提供源頭活水。近年來,全市各行業各單位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先后組建了黨員志愿者、關工志愿者、醫療志愿者、環保志愿者、文化志愿者、退役軍人志愿者等各類志愿服務隊伍,組織志愿服務參與領域越來越廣泛,延伸拓展到應急救災、警務監督、社區服務、教育輔導、婦女維權、扶弱助殘、醫療救助、法律宣傳等領域。
黨政機關、群團組織、企事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社區居民和在校學生等踴躍投身志愿服務事業,注冊志愿者人數增長迅猛,社會參與度大幅提高,活動開展頻次增加。
截至2023年3月,我市在廣東志愿者信息管理服務平臺(“i志愿”系統)實名注冊志愿者 89.5 萬人,占常住人口 12.7%,注冊志愿服務組織及團體6666個。
志愿服務氛圍日益濃厚
我市扎實做好志愿服務陣地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面規范設置志愿服務崗。推動志愿服務站廣泛建立,順利建成市級志愿服務站30個,試點建設“志愿服務示范社區”3個,在商場、港口、車站、機場等公共場所設立志愿服務崗(點),進一步推動志愿服務站服務便利化、社區化、常態化發展。
同時,我市大力弘揚社會正能量,持續深化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一批志愿服務典型被選樹為“廣東好人”“湛江好人”“道德模范”,一批效果好、示范性強的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跡報告會持續開展,全社會對志愿服務的認知度和參與度不斷提升。
截至2023年3月,全市累計開展志愿活動11.35萬次,累計時長突破2200 萬小時,人均志愿服務時長 24.65小時,服務時長達 1500小時的五星志愿者有 1363 人,注冊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人數占注冊志愿者總人數的比例達 54.15%,社區和窗口單位學雷鋒志愿服務站建設100%全覆蓋,學雷鋒志愿服務驛站、文明交通志愿服務崗常態化運作,志愿服務實現人人可為、處處可為、時時可為、事事可為。
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于外表,更在于內涵。志愿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當志愿服務成為一座城市的自覺行動,真善美的生活理念就會在這座城市深深扎根。我市大力普及志愿理念、弘揚志愿精神,文明志愿之花在湛江處處綻放。
(編輯/王聞聞 值班主任/何杰 值班編委/鄭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