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架新型飛機在正式使用前
要通過一系列試驗性飛行
更好地保證其安全性、可靠性
為此,試飛員要挑戰飛機的性能邊界
他們也因此被稱為
“和平時期距離死亡最近的人”
就遭遇了一個生死攸關的難題:
在接近音速飛行的時候
飛機會出現強烈的抖振
想解決這一問題,只能上天試飛
當時,機上彈射救生系統遠未完善
如有意外,飛行員的安全很難保障
這時,鹿鳴東站了出來

殲-8終于突破了音速關
面對危險
他們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
在殲-8研制初期

“國寶”級的三軸變穩飛機
特級飛行員王道明和試飛員劉建禮
其間,由于震動和氣流的影響
直升機出現了艙門鎖松動的情況
一旦艙門掉落撞到旋翼或其它部位
存在墜機的風險
坐在后艙的王道明接過駕駛權
在前艙的劉建禮對艙門進行緊急處理
終于,直升機安全降落
為保護大國重器
他們甚至不惜付出生命
2021年,特級試飛員徐文
在試飛新機型飛機時,突遇險情
為避免飛機撞向地面傷害群眾
他放棄了早點彈射的機會
也因此錯過了最佳逃生時間
壯烈犧牲
每型戰機列裝前
要完成1500至4000架次的飛行試驗
一架新型戰機從首飛到定型
飛行中平均每17分鐘出現一個技術故障
由于飛機研制的保密性質
危險面前
不少試飛員面對指揮員“跳傘”的命令
寧愿“多擔一分風險”
他們用汗水甚至生命
促進空軍裝備和航空工業發展
致敬英雄的試飛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