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d id="xblwp"><pre id="xblwp"></pre></dd>

      <tbody id="xblwp"></tbody>

      登錄湛江云媒賬號

      綠色賦能 生態興海

      譜寫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2023-06-05 09:33 來源:湛江日報 作者:記者 范子華 通訊員 葉碧麗 楊鋒 莫怡玉

      全球最大的客貨滾裝碼頭——徐聞港。 通訊員 林良釗 攝

      2023年6月8日是第十五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主題為“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今年以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工作部署,堅持生態優先、陸海統籌,以綠色發展帶動藍色崛起,譜寫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主動扛起建設海洋強省的湛江擔當。

      凝心聚力共建“紅樹林之城”

      打造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綠色引擎

      紅樹林被譽為“海岸衛士”,在固岸護堤、抵御臺風海嘯、維持海岸帶生物多樣性、發展濱?!八{碳”實現碳中和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沿海內陸的天然屏障。湛江是我國紅樹林面積最大的分布區,各縣(市、區)均有紅樹林分布,現有紅樹林地6412.53公頃,占全省紅樹林面積60.5%,占全國紅樹林面積23.67%,紅樹林種類十分豐富,其中有珍稀瀕危物種7種,是我國乃至世界不可多得的典型濕地生態系統。

      我市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之路,以建設“紅樹林之城”為抓手,打造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綠色引擎。我市開展“紅樹林之城”建設以來,亮點頻現,初顯成效。

      以湛江灣實驗室紅樹林保護研究中心和嶺南師范學院紅樹林研究院兩大科研平臺為支撐,實現湛江紅樹林“科研+科普”雙輪驅動。以霞山區觀海長廊紅樹林濕地建設為主題的湛江灣(北部)海岸帶綜合整治及修復項目入選廣東省第二屆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十大范例提名”名單。開發了國內首個符合核證碳標準(VCS)和氣候社區生物多樣性標準(CCB)的紅樹林碳匯項目。在全省率先成功開展“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模式試點,積極探索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共存的生態型經濟,形成了7項技術指南等一系列技術成果。開發出高附加值的生態產品,打造“湛字號”標桿海產品牌,形成產業集群,以及紅樹林保護修復“湛江模式”和有效經驗范本。

      當前,我市正加快建設“紅樹林之城”,推動紅樹林資源保護立法,謀劃建設紅樹林博物館等一批生態旅游項目,加快推進紅樹林營造修復,培育“紅樹林+生態產業”新模式,積極推動“紅樹林種植+養殖耦合”創新示范、“紅樹林觀光+系列旅游”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紅樹林文創”文化推廣,打造生態文明新名片、綠美廣東新亮點。

      精耕深藍

      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先行示范市

      湛江海洋資源豐富,全市擁有2.1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海岸線占廣東省的三分之一,總長2023.6公里,所轄縣(市、區)均有海岸線,是全國陸域海岸線最長的地級市。全市擁有134個大小島嶼、港灣101處,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海洋生物種類繁多,生物物種多樣性豐富,是重要的天然種質資源庫和藥用生物資源寶庫。

      海洋漁業是我市優勢傳統海洋產業,海洋漁業總產量和總產值連續20年居全省首位。近年來,我市海洋漁業不斷提質升級,逐步向海洋新興產業轉型融合。水產種業再現新亮點,率先解決對蝦種質長期依賴進口的“卡脖子”問題,目前全市擁有6個南美白對蝦新品種,占全國南美白對蝦新品種數量50%,水產種業“硅谷”逐步形成。深水網箱養殖領跑全省,從網箱制造、網具生產、飼料生產、網箱養殖、冷藏加工到出口流通等深海養殖產業鏈日趨完善,現有深水網箱3300個,占全省70%。我市第一個桁架式抗風浪深水網箱養殖平臺于2022年5月1日啟用。湛江經開區硇洲、遂溪江洪、吳川博茂3個國家級海洋牧場人工魚礁示范區加快推進。繼獲得“中國對蝦之都”“中國金鯧魚之都”后,我市再獲得“中國水產預制菜之都”國字稱號,大型海上“藍色糧倉”初步形成。雄厚的產業實力,為推動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先行示范市奠定了堅實基礎。

      下一步,我市將充分發揮海洋資源、產業與科研等優勢,精耕深藍,加快建設深遠海大型智能化養殖平臺、深水網箱、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人工魚礁、預制菜產業園、水產種質資源庫等 ,著力培育現代化海洋牧場全產業鏈,積極探索更多“海洋牧場+海上風電”“海洋牧場+休閑觀光”等發展模式。強化科技賦能,積極推進以海洋裝備、海洋清潔能源等海洋新興產業為支撐的智慧型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先行示范市,建成海洋經濟與綠色生態融合發展新高地。

      強化港產城聯動

      打造世界級綠色臨港產業集群

      湛江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位于祖國大陸最南端,地處粵、桂、瓊三?。▍^)交界處,是粵、桂、瓊通衢的戰略要地和大西南出海的主要出???,也是我國通往東南亞、非洲、歐洲和大洋洲航運距離最短的重要口岸。港口是湛江最重要的優勢資源之一。其中,湛江港是粵西和環北部灣地區唯一的國家級主樞紐港,是華南地區唯一通航40萬噸船舶的世界級深水港口,徐聞港是全球最大的客貨滾裝碼頭。全市已基本形成以湛江港為主,各縣(市、區)港口為輔,覆蓋各領域、輻射各區域的港口群格局。

      近年來,臨港基礎設施持續升級,港產城聯動動力持續加強,海洋經濟支撐保障能力日益提升。2022年,中科煉化液化烴碼頭工程建成,寶滿港區鐵路專用線開工建設,東海島港區航道工程、湛江港拆裝箱一期主體工程等港航項目開工建設。廣湛高鐵湛江灣海底隧道工程海域段實現貫通,環城高速南三島大橋主橋順利合龍,湛徐高速烏石支線、海川大道改擴建工程、疏港大道擴建工程加快建設。

      湛江海洋產業基礎良好,海洋產業種類齊全,近年產業規模明顯擴大,空間布局進一步優化,臨港產業快速發展,沿海經濟帶海洋產業集聚態勢明顯,基本形成以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巴斯夫、廉江核電為龍頭的綠色鋼鐵、綠色石化、綠色能源臨港產業集群,具有湛江特色的綠色世界級臨港產業高地初現雛形。

      未來,我市將強化港產城整體布局,依托港口和產業集聚優勢,著力延鏈補鏈強鏈,聚力打造綠色鋼鐵、綠色石化、綠色能源三大世界級臨港產業集群,建成具有全球引領力的重大產業先行區。持續深化與海南相向而行,有效聯動海南自貿港國家戰略,全力為海南自貿港建設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共同打造高質量開放合作平臺。

      湛江向海圖興、向海圖強,錨定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做好海洋“文章”,以綠色賦能,以生態興海,以昂揚之姿,奮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編輯:何海清
      值班主任:莫松萌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湛圖片

      • 高溫下的勞動者 夏日“最美身影”
      • 定了!雷州覃斗芒果文化節6月11日啟幕
      • 創新,新時代鋼鐵工人的成長“密碼”
      • 湛江文化中心三館項目建設有序推進
      • 譜寫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湛江吳川機場:多措并舉打造粵西航空物流品牌
        熱點新聞排行
      • 月點擊
      • 周點擊
      • 日點擊
      •   
      數字報
      国产美女a爱视频免费

      1. <dd id="xblwp"><pre id="xblwp"></pre></dd>

          <tbody id="xblwp"></tbody>